過年過節(jié),紅白喜事,為了增加氣氛,總得熱鬧一下。但不同的人操辦的程度卻各有不同,也是要考慮成本與收益的問題。有錢人圖的是舒暢、熱鬧、擺闊,更有禮金的回收,而一般的人則是小打小鬧,非常貧困的人家過年甚至連肉都不買,白面白饃也成了一種奢侈的口福。
來了朋友免不了要招待一番,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值與不值,關系非常,自然重視有加,而關系一般者則管一頓便飯心里都有點不暢,憑什么!給朋友管飯,除了權衡值與不值外,面子的收益也很重要,飯店要選什么樣的檔次,要什么菜,上什么酒,都要用心斟酌一番,盡可能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內(nèi),最大限度地提高品位,當然打腫臉充胖子的也不乏其人。也有例外者,因別有用心,比如借錢、賴賬不想還等,故意在朋友面前哭窮,其實也是成本與收益在作怪。
請人幫忙、辦事吃飯,功利性更加明顯,花費多少成本,要獲得多少收益,完全就像做買賣一樣要算一筆賬。請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,其地位的高低,能力的強弱,官職和權力的大小,能幫多大的忙,能辦多大的事情,這一切因素都將和這頓飯的檔次和標準掛起鉤來。如果請的是特殊的人物,要辦特殊的事情,則還要在吃飯之余發(fā)揮吃飯的副產(chǎn)品的作用,比如趁對方酒足飯飽醉醺醺的時候塞一個紅包,或者趁勢拉去洗個腳,做個按摩,銷魂一番。
其次,吃飯不僅考慮成本與收益,還要考慮效用。效用是經(jīng)濟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,是指一個人消費某種具體的物品時得到的滿足程度。比如對一個喜歡吃肉的人來說,在他最饑餓的時候,一盤肉對他的效用(即滿足程度)是很大的,可是對于一個不吃肉的人來說,效用則可能是零,甚至為負(如惡心嘔吐等)。效用沒有客觀的具體的標準,對于不同的人來說,由于偏好不同,同一種物品所帶來的效用是不同的。我們吃飯,都盡可能吃對自己效用大的東西,即蘿卜白菜,各有所愛。所以我們請人辦事,一般都盡量滿足被請者的口味,你的飯對他發(fā)揮了效用,他才會不遺余力地給你幫忙。如果他喜歡吃葷,可你的飯桌上連一點腥都不沾,你的事情要能辦成才怪呢。那些交際場上的人精,更是諳熟此道,要請的人喜歡吃什么菜,喜歡到什么程度,身體有什么缺陷不能吃什么,需要補什么,人精們都摸得是一清二楚,以滿足請客效用的最大化。
當然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,吃飯也一樣。再喜歡吃的飯菜,如果吃多了,也會厭惡起來。比如你愛吃面條,吃一碗,特別的享受,吃第二碗,味道更濃,吃第三碗,味道一般了,到第四碗,天哪,要吐了!為什么這么喜歡吃的東西吃得多了效用反而沒有了呢?經(jīng)濟學上還有一個重要的邊際效用遞減規(guī)律。邊際效用指的是一個人多消費一單位某種物品所增加的滿足程度。隨著他所消費的同一種物品的數(shù)量的增加,他增加的滿足程度,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。還以你愛吃的面條為例,假定你吃第一碗時效用為10,吃兩碗時效用為15,增加的第二碗所增加的效用,即邊際效用為5(15—10),吃三碗的效用又成了10,邊際效用就成了0,吃四碗,都要吐了,邊際效用也就成了負的。
|
郵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: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如有違反,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0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備09005267號